跟随“寰行中国”别克·文化之旅,抵达蒲津渡遗址已是中午时分,七月的骄阳似火,却不能阻挡大家心里的求知欲,我们走进蒲津渡的展厅,了解蒲津渡的历史和文化。
大气豪情的蒲津渡铁牛
开元十二年,唐玄宗下诏由兵部尚书张说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桥,计划在渡口两侧各铸四头铁牛作为固定锚地,用铁链串连船只连成浮桥。蒲津浮桥倾尽唐王朝之国力而建,可以说是唐代的“三峡工程”。起固定作用的铁牛每尊重达8万斤左右,连同牵牛的铁人、固定船只的铁柱以及铁山、绞盘等物,耗用的生铁相当于全国年产铁量的百分之八十。
黄河九曲上的千年浮桥
蒲津浮桥的架设使用前后持续了1900余年,从开元十二年开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毁于战火,由铁牛固定浮桥的历史长达500年。浮桥被毁后,铁牛依然静卧于黄河岸边,因为铸于开元年间,而被称为“开元铁牛”。从展馆中出来,没走多久,终于看见了蒲津渡的庐山真面目。“开元铁牛”的造型古朴,气势昂扬,想2500年前,蒲津渡浮桥是秦晋交通之要冲,人烟阜盛,却不曾料到黄河易道,桥湮人散。
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最早流传于此,一句话道出了事物变化更替的规律。蒲津渡不只是一个交通的载体,也见证了历史上一场场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,本身也因此满身沧桑、富有风情。